发布时间:2022年1月19日下午2:00
发布地点:市行政中心惠风厅
发布主题:2021年常州民生实事完成情况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
发布人员:于巧锡 市民政局副局长
田海明 市文广旅局总工程师
张洪兵 市卫健委副主任
陈卫兵 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
朱成凤 市红十字会副会长
主 持 人:王 鹏 市委宣传部外宣处(新闻发布处)处长
新闻发布会主席台
新闻发布会记者席
王 鹏 市委宣传部外宣处(新闻发布处)处长
【王鹏】
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2021年常州民生实事完成情况系列新闻发布会的最后一场,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市民政局副局长于巧锡、市文广旅局总工程师田海明、市卫健委副主任张洪兵、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陈卫兵和市红十字会副会长朱成凤 。首先,请市民政局于巧锡副局长介绍2021年民生实事完成情况。
于巧锡 市民政局副局长
【于巧锡】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好!2021年市民政局牵头“优化养老服务”实事项目,参与了“提升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实事项目。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关心指导与督促下,市民政局通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完善政策体系,严格责任分解考核,紧扣民生实事任务指标,确保把实事办实、把实事办好。下面我首先向大家介绍“优化养老服务”实事项目完成情况。
截至2021年末,常州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近101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6%,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优化养老服务”再次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充分体现了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021年,我们积极推动全市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提升改造了33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为全市15.8万名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务料理、精神慰藉等居家上门服务,为2274户困难老人家庭居室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康复辅具社区租赁服务惠及4175人。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兜底保障,稳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本盘”
2021年,我们紧紧围绕基本养老服务,兜牢困难老年人群体的底线,着力实现养老服务的均等化、便捷化。一是为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我们按照适老化改造实施意见要求,精准摸排符合补贴条件的改造对象,全面规范改造施工内容和工作流程,按照“一户一案”的要求,重点针对失能、失独、高龄、特困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主要集中在室内无障碍改造、厨卫重点区域改造和居家环境改善等,引导专业企业和团队参与,从入户评估到施工验收,运用智慧平台进行全流程监管,共完成累计改造2274户,受到群众广泛好评。在这里我举个例子,家住天宁区丽宝第花苑的丁华大老人90岁高龄,通过适老化改造,将卫生间墙面瓷砖整体拆除,换装了新式浴霸,配置了防滑地垫、L型扶手、折叠助浴凳等,同时还配置了上翻马桶扶手,辅助老人如厕起身。在阳台安装了智能电动晾衣架,床边也配置了扶手便于老人起身。老人在家活动的安全感和舒适感极大提升了。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适老化改造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受到群众欢迎。二是出台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2021年4月,市民政局牵头出台了《常州市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内容包括困难老年人保障、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老年人福利、老年人优待四个方面,共20个子项目,业务涉及民政、教育、公安、人社、司法、文广旅、交通、卫健、医保、财政等11个部门,子项目包括居家养老援助服务、尊老金、健康管理服务、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老年人基本公共交通出行、法律诉讼、公证服务等。每个子项目都有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及标准的详细介绍,并列出了咨询部门,优先将经济困难的高龄、空巢独居、失能(失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纳入全市基本养老服务范围并重点保障,突出了基本养老服务的公益属性。三是全面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建成13家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对原有敬老院、福利院进行改造提升,并引进社会力量运营管理,建设成为既能集中供养城乡特困老年人,又能为低收入老年人、高龄、独居、失能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生活照料等服务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120家,机构床位2.5万余张,护理型床位占比提升至68%。市福利院等3家机构被省民政厅评为首批五级养老机构,全市三级以上养老机构达16家,构建了机构养老服务综合评价体系。
二、着力夯实载体,社区居家养老设施服务“双提升”
全市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增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地位。一方面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全市共新建改造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33个,目前全市有街道(镇)级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42家,具备社区托养、日间照料、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实现了供养、托养、医养、康养等养老服务的有机结合,社区老年助餐点244个,日供餐约6700份,切实提升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载体的设施功能。另一方面提升社区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质量。2021年,全市享受政府购买居家上门服务老年人达15.8万,上门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紧急救援、主动关怀、洗头理发、扦脚修甲、助浴、送餐等;各辖市区还因地制宜,陆续推出了代购、清洗油烟机、空调、冰箱等服务项目,受到老年群众的欢迎。
三、深耕康养产业,养老服务发展活力“加一度”
深入推进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和国家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工作,加大对养老服务市场的引导、培育和扶持。一是完善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网络。全市为4175人提供康复辅具社区租赁服务,累计接受咨询服务达2.8万人次,服务订单7500个,租赁产品1.6万件。建成“1+15”实体服务站点,覆盖主城区70%的社区。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建立了13类70多种租赁产品目录和产品追溯制度,明确租赁服务申请、配置评估、服务提供、清洁消毒、回收利用等各服务环节工作要求,压实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二是提升产业集聚平台。充分发挥集聚区和展示中心等平台集聚资源要素的作用,继续深化康养常州品牌建设,举办第9届“康养+”产业推介会,参展品牌企业300多家,有来自日韩、欧美、国内以及常州本地的健康养老产品11大类1万余种。现场设置了产品互动体验区,集中亮相一批高端康复机器人、虚拟现实康复训练系统、数字化智慧评估与训练系统、智能上肢作业系统等高科技康复产品,联动开展了康养“直播带货”“实景体验”“推广宣传”等六大系列活动,让康养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三是促进养老服务市场蓬勃发展。落实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各项扶持政策,培育了369集团、幸福天年、江苏默元、江苏枝秀等一批本地养老服务品牌,常州市智慧养老万博体育APP官方网_万博体育manbetx3.0平台入选工信部2021年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加大项目招引,推进老年用品研发、生产、流通与应用。
“优化养老服务”项目的目标任务已全部按照时序进度完成,全市养老服务实现了覆盖面和质量的“双提升”。
下面我再介绍一下市民政局参与的“提升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项目。近年来,我们把医院开展的精神障碍康复专业训练延伸和辐射到社区,2021年我们按照“统一形象标识、统一设施配置、统一管理模式、统一服务规范”四个统一要求,建成13个标准化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点,打造“德康驿站”常州品牌,帮助精神障碍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截至2021年底共服务3880人。
主要做法包括:一是不断丰富服务内容。通过“医院+社区+家庭+社会组织”四位一体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模式,让服务对象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包括服药技能、生活技能、劳动技能、人际沟通在内的专业康复服务以及音乐治疗、原生艺术治疗等特色治疗手段。同时探索建立服务转介机制,大力培育专业服务机构,支持家庭更好发挥主体作用,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二是坚持政府主导推动。科学研究制定各级目标任务,把全市13个服务点的规范化建设纳入市级对各辖市(区)高质量考核指标。积极邀请市委、市政府领导现场调研指导,把脉定向。三是着力拓展服务供给。通过加大政府投入,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大力推进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形式多样化,建立健全基层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依托德安医院获评首批“江苏省精神专科临床康复技能培训基地”,打造一支业务精、素质高的专业队伍。四是构建多元支持体系。制定常州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建设、服务和服务指导3个标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规范》地方标准正在抓紧征求各部门意见,加强了政策协同和服务链接。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按照一人一档要求,开展基线评估、过程评估和终期评估。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督查项目进展情况,实现了全过程服务监管。我们将持续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高质量办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民生实事。
借此机会,我也要向记者朋友们长期以来对常州民政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
【王鹏】
感谢于副局长。下面请市文广旅局总工程师田海明进行新闻发布。
田海明 市文广旅局总工程师
【田海明】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过去一年,市文广旅局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全市“532”发展战略推进大会精神,紧扣打造长三角文旅中轴、长三角休闲度假中心的时代命题,聚焦更丰富的精神生活,在实施文旅惠民工程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面完成各项年度目标任务。
一是深化活化利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绩斐然。一座城市的生命力,在于其文化血脉的传承;一座城市的凝聚力,在于其人文根脉的赓续。市文广旅局以加快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契机,积极实施重点文物保护修缮项目,完成意园和盛宣怀故居等20个重点文保修缮项目,盛宣怀故居将于近期对外开放。全年争取省级以上文保专项资金1600万元,其中省级资金数量全省第一。完成民元里一号、临清会馆、近园等展陈项目,万缘桥修缮与环境整治工程列入2021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物保护项目计划。“常州三杰”纪念馆整体提升工程于4月底完成并对外开放,创新打造“常州三杰”青年学习社,建立“常州三杰”红色品牌综合服务活动中心,为全市党史学习教育提供硬件支撑及有力保障。戚墅堰机厂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春秋淹城遗址公园改造项目、老城厢天宁寺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等2个项目入选江苏省“十四五”时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入库项目。成功举办全国“行走大运河”常州主会场活动,向全国展示运河保护“常州经验”;完成《常州市运河碑刻调查与研究》《常州工业遗产》等运河文化研究专著;青果巷、运河五号、常州三杰纪念馆等“常州十景”入选江苏省“运河百景”。
二是突出普惠均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以基本万博体育APP官方网_万博体育manbetx3.0均等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市文广旅局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高质量万博体育APP官方网_万博体育manbetx3.0提供有力保障。持续加强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在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中,市、区两级文化馆均被评为国家文化馆一级馆。新建成罗溪馆、常高新蔚蓝馆等“秋白书苑”,全市累计建成32家“秋白书苑”,覆盖所有辖市区,服务市民百姓超450万,创新形成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常州模式’”。2021年,秋白书苑文献借阅达到74万册次,共举办435场阅读推广活动,书香气息弥漫进社区、校园、家庭、企业、单位。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场馆改造提升,加快推进常州市图书馆智慧课堂、溧阳市公共文化体育中心、武进区第二图书馆等场馆建设,建成13个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三是强调优质供给,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聚焦主题创作,市属文艺院团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常州文艺精品展演季活动,承办“第五届江苏省文华奖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常州分会场”和2021紫金文化艺术节群文广场演出常州分会活动,开展惠民演出157场。实施农村文化“三送”工程,全年送戏1035场、送电影8610场,送书50000册。举办各类精品艺术展览101场次,开展各类社教活动737场、公益讲座73场,基层公共文化机构提供公益培训共109期次。繁荣群众文艺创作,首次设立常州市公共文化“青果奖”,17支团队入围江苏省优秀群众文化团队;溧阳市(少儿书法)入选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大力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推出常州市文化馆“线上课堂”“云上剧苑”“云上展厅”,常州市图书馆“常图云借”、常图小程序等线上服务,常州博物馆“东方微笑——麦积山石窟艺术展”云展示项目获“全国文化遗产云传播十佳项目”; “悦纳龙城、博悟万物——常州博物馆劳动实践课程”“跟着文物游常州”研学游项目入选“2021年度江苏省博物馆教育优秀案例示范项目”。
接下来,市文广旅局将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紧扣民生所需,办好民生实事,统筹推进文旅融合、资源整合、产品聚合,构筑“全域皆美、主客共享”美好生活空间,建设文化繁荣、旅游兴旺的现代化新常州。
【王鹏】
下面请市卫健委张副主任进行新闻发布。
张洪兵 市卫健委副主任
【张洪兵】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卫生健康委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更多群众共享健康常州建设发展成果。全市人均期望寿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综合水平均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常州市获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江苏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城市称号,受到省政府办公厅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一、均衡优质资源布局,各级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市二院阳湖院区二期、市儿童医院新建项目、市七院二期、市疾控中心检验检测大楼等完成主体封顶。市中心血站正式启用。钟楼区公共卫生中心正式开工建设。
基层机构提档升级。10家基层机构基本建成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278家村卫生室达到甲级村卫生室标准。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医疗机构建成专家工作室23个,联合病房7个,省级基层特色科室19个。扩大家庭病床试点覆盖面,48家基层机构建有病床692张。提升农村地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老年病等综合诊治能力,增加诊疗病种105项以上,健全诊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
二、推进影像云端建设,便民健康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
互联网医院全面建成。完善全市智慧健康服务体系,13家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建成互联网医院,成为省内首个实现三级医院互联网医疗服务全覆盖的设区市。开展在线咨询、慢性病和常见病线上复诊、药品配送等互联网医疗服务,在疫情应急处置期间,有效减少医院就诊、取药等暴露风险。
“一站式”智慧健康服务更趋优化。统一全市号源管理,在“我的常州”APP上一站式提供预约挂号、智能导诊、在线支付、检验检查报告查询、电子健康卡、健康档案信息调阅等服务。
“影像云”构建医疗数字化服务新模式。作为江苏省先行试点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域内医学影像资料和诊断信息的全量汇聚,开展“云胶片”、远程诊断和管理等应用服务。惠民、惠医、惠政、惠企的成效逐渐显现。比如,患者可从手机端调阅影像资料和检查报告,医生可在工作站跨院调阅影像资料,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等。
三、突出公共卫生安全,全市应急救护体系进一步健全
常态化疫情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紧绷疫情防控之弦,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构筑起精准化、全链条防控体系,全面提高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系统性、规范性、程序性、协同性。建成全市疫情防控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了核心业务流程线下线上一体、常态化防控和应急调度指挥一体、重点人员管理和工作质效监督一体的功能。开发使用流行病学调查信息系统、全员核酸检测信息系统,与现有数据平台交换共享、协同应用。严格落实入境人员管理,常态化开展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和公共场所及环境新冠病毒监测。全力提升突发疫情能力储备和实战水平,组建流调队伍1089人、核酸采样队伍1.4万人、环境消毒队伍614人,储备10556个隔离房间,核酸检测能力达30万单管/日,3家市级定点收治医院救治床位数、重症监护床位数均达到10%。开展流调转运隔离消毒等处置工作实战演练、区域全员核酸筛查应急演练,提升各环节专业人员协调联动和实战能力。加强组织发动,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全人群全程接种率位居全省第三。
应急救护能力进一步提升。健全急诊急救体系,组建应急医疗救援专业队伍,院前、院内急救无缝对接,缩短救治时间。增配救护车31辆,全市可用救护车141辆。2021年,我市在各公共场所配置405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开展AED操作培训,进一步延伸急救服务能力。全市AED分布地图已经上线,市民可通过使用AED地图查找现场附近的AED设备,争取宝贵抢救时间。建有AED信息管理平台,实现AED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测、设备使用数据实时上传、120急救系统实时报警对接。
新的一年,市卫生健康委将围绕全市“532”发展战略要求,积极打造“常有健康”名片,加快推进更多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借此机会,衷心感谢媒体朋友们的关心支持!
【王鹏】
下面请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陈卫兵进行新闻发布。
陈卫兵 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
【陈卫兵】
新闻界的朋友们:
首先感谢各位新闻界的朋友长期以来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2021年,根据市政府民生实事目标要求,市安委办(应急管理局)参与负责加强公共安全基础保障能力项目,具体承担安全应急知识宣传等有关任务。一年来,我们围绕“532”发展战略,紧盯目标任务,整合各方资源,推动措施落地落实。目前,各项任务已全部完成。根据会议安排,下面,由我就项目的相关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公共安全体验馆建设取得新进展。公共安全体验馆是面向公众传播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知识,传授自救互救技能的教育场所,是加强公共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全民安全素养的重要载体。2021年7月,市安委办出台了《常州市公共安全体验馆建设指导意见》,在全省率先推进场馆建设。常州市安全文化教育体验馆也于去年3月改建更新后正式向社会开放,并分主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实现了“线上+线下”双阵地的互动互融。溧阳市投入80余万元新建了溧阳市公共安全体验馆,以“安全发展同心同行,美丽江苏共建共享”为主题,利用新媒体技术,通过互动体验、人工智能、视频介绍等多种形式,让市民群众全方位地感受到城市安全,学到安全、应急知识。截至2021年12月,全市共建成12家公共安全体验馆,累计参观人员15万余人次。
二、安全宣传“五进”工作跃上新台阶。扎实推进安全宣传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工作,普及安全应急科普知识,提升社会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市安委办印发了《2021年安全宣传“五进”工作方案》,明确“五进”工作具体任务,确定7家试点单位先行先试,努力探索安全宣传“五进”常州模式。2021年9月3日,我们在武进区西墅村举行了安全宣传进农村推进会,2021年12月10日在天宁区茶山街道华润社区举行了进家庭现场座谈会,面对面了解广大群众对宣传安全的实际需求。 盛瑞(常州)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原朗盛(常州)有限公司)被确定为安全宣传进企业省级试点单位,典型经验做法被《中国应急管理报》宣传推广。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创新宣传方式,推出了 “安全文化及应急自救互救知识综合演出”,传递安全价值、安全意识、安全知识,普及心肺复苏术、结绳自救技能、安全生产知识等,组织完成32场,覆盖了农村、企业、学校、社区共计5.8万人。以通俗易懂、好学好记为出发点,编写《常州市公共安全应急知识手册》,并印刷1万册,发放给市民、学生。集中采购1000个便民家庭应急救援包,通过“5·12”防灾减灾日知识竞赛、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和安全宣传“五进”活动,逐步发放给常州市民,引导市民关注家庭安全,做好应急准备,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王鹏】
下面请市红十字会朱成凤副会长进行新闻发布。
朱成凤 市红十字会副会长
【朱成凤】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好!
心脏骤停是猝死的主要原因,易发多发,除了老年人以外,年轻人在加班熬夜等情况下也容易发生。自2021年起,我市把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推广使用作为民生实事项目,广泛在地铁站、学校、运动场馆、机场等公共场所配置,这有利于在黄金时间(4—6分钟)抢救患者,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和学校的老师等掌握AED的操作方法非常重要,因此,统一组织AED和急救知识的培训非常必要。至2021年底,全市共配置了400多台AED,由市红十字会牵头组织完成了操作人员的培训发证,市红十字会同时还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百万应急救护培训民生工程”指标,为高质量完成培训任务,市红十字会强化了以下举措: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会党组高度重视救护培训工作,2021年年初,专门下发了《关于继续做好2021年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通知》,对继续做好全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提出明确要求。通过与市应急局、教育局、卫健委、体育局等部门联合推进应急救护工作的开展。市红十字会全面实施为民办实事——红十字“救”在身边十大公益行动,通过“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机关、进军营、进企业、进行业、进场馆、进景区”,在全社会广泛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逐步在全社会形成“主动学急救,人人懂急救,急时能施救”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培养救护师资,发挥平台作用。向省会(师资培训是由省以上红会组织)专门申请举办了四期师资培训班,建立AED+CPR(心肺复苏)培训核心师资队伍。拟制培训方案,制定培训流程,规范培训标准,明确培训要求,将CPR+AED内容纳入所有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课程。为规范救护培训基地建设,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建设的通知》,围绕急救培训、志愿服务两条主线,完善基地培训工作机制。全年共组织开展救护培训近900场,相关主题宣传活动30余场,充分发挥了基地的平台辐射作用。成功举办了2021年常州市红十字应急救护技能竞赛。
三、密切部门联合,严格组织培训。周密计划,科学组训,联合市卫健委、市应急局,在市级机关连续开展了5期应急救护知识专项培训。在市行政中心、市政务管理处、城市防洪管理处等开展专场培训十多场。结合“安全生产月”,专项开展企业安全培训41场;针对AED配置,整合市120急救中心、卫校等单位,组织CPR+AED发证专项培训。截至2021年11月25日,全市累计完成救护员培训9155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31%;完成普及性培训70665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24%,完成CPR+AED专项培训4517人,初训、复训、轮训师资4期200余人次,新增师资55人,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发放、回收《群众评议表》240份,均分95.5分,受训群众整体满意。
四、广泛开展宣传,增强社会影响。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在“5.12防灾减灾日”前后组织全市红会系统开展系列广场宣传、演练、培训活动139场次。在“世界急救日”期间累计开展各类活动49场,受益群众2万余人,其中市红十字会首次组织开展“世界急救日”网上知识竞赛,近万人参与。参加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主题为“加强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提高全民急救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的在线访谈节目。基层红十字会、博爱家园、红十字志愿服务站、红十字学校等在积极开展救护培训的同时,还相应地组织了防灾减灾逃生演练等活动,显著了提高了全市人民的自救互救能力。
最后,谢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常州红十字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谢谢大家!
【王鹏】
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
中新社记者提问
【中新社】
请问市民政局于副局长,在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方面,民政部门有哪些好的做法?
【于巧锡】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养老工作的关心。在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提升方面,我局始终注重养老机构标准化品牌化建设,连续多年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培育招引了一批高质量示范型养老服务组织,特别是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扎实推进全市养老机构等级评定。我市养老机构评定分为5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一级-五级。五级机构由省民政厅统一进行评定,三级、四级机构由市民政局进行评定,一级二级机构由各辖市区民政部门进行评定。根据民政部相关评定细则,我市成立了等级评定委员会,组建了专家库,严格依据评定标准对养老机构的环境、设施设备、运营管理、服务四大部分内容开展现场评定。目前全市三级以上机构达到16家,有3家机构被省厅评定为五级机构,数量在全省列第一方阵。以等级评定为抓手,全面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水平。
2. 狠抓养老机构安全规范管理。一方面,积极开展专项行动,紧盯消防、建筑、食品卫生、燃气燃油、特种设备等关键领域,开展养老服务机构质量提升专项行动,与消防、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建立联合监管检查机制,全年开展联合督查检查21次,确保守牢养老机构安全底线;另一方面,着力推进标准化建设。推动《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国家强制标准的贯标工作,在全省率先开展养老机构消防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联合市消防救援支队,明确了7个方面37项任务清单,首批创成21家示范单位。该项目已列入市委“532”发展战略重点项目进行着力推进。
3. 强化养老护理员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开展全员轮训。分批分层分类,全年组织开展了养老护理员初级工(五级)培训班、持证养老护理员能力拓展提升班和居家养老护理员服务能力提升三大类共67期的培训,全面覆盖全市各类养老护理从业人员2840余人次,培训注重理论与实操紧密结合,全面提升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业务技能。二是组织技能竞赛。我市将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纳入了全市一类大赛,通过笔试、实操等环节,从51名参赛选手中决出前六名,第一名由常州市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常州市技术状元”称号,前六名的选手由市人社局授予常州市技术能手称号,并获得职业技能等级三级(高级工)。2名选手荣获江苏省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为历史最好成绩。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实施养老护理员岗位补贴和高校毕业生入职奖补制度,对养老护理员获得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给予岗位补贴,对养老护理相关专业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入职补贴,开展最美养老护理员评选,8名养老护理员被评为2021年度江苏省最美养老护理员,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充分展示养老护理员爱岗敬业孝老爱亲的风采。
新华网记者提问
【新华网】
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市文广旅局田海明总工程师能不能给我们详细介绍下“常州三杰”纪念馆整体提升工程情况?以及常州为打造“三杰故里·红色名城”做了哪些努力?
【田海明】
2020年底,常州市全面启动“常州三杰”纪念馆整体提升工程,包括瞿秋白纪念馆、张太雷纪念馆和恽代英住地的改造提升及周边环境整治提升,总投资额2.49亿。市文广旅局成立专班,和代建单位常州市晋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倒排计划,挂图推进,通力合作,瞿秋白纪念馆提升工程于3月底完工并对外开放;张太雷纪念馆和恽代英住地提升工程于4月底完工并对外开放。本次升级改造,瞿秋白纪念馆新增游客中心“怀霜社”,张太雷纪念馆新增“太雷青年信仰空间”,恽代英住地完善展陈内容,还全新打造“常州三杰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全面提升了常州三杰党史学习教育主阵地,为全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深入全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贡献了积极力量。
在此基础上,2021年,市文广旅局紧扣百年主线,努力建设红色基因传承标志区、红色文化弘扬示范区、红色文旅发展先行区,全力打响了“三杰故里·红色名城”品牌。
一是加强红色名城阵地建设。举办了 “中国共产党早期支部建设图片史料展”“恽代英生平事迹展”等8场展览,以及“把颠沛酿成了诗意——黄景仁诗词研讨会”等65场社教活动和公益讲座。其中,恽代英生平事迹展入选江苏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全新打造“常州三杰纪念馆党性教育基地”“常州三杰”青年学习社等,建立“常州三杰”红色品牌综合服务活动中心,全年馆内接待参观量达64万人次,超过5000家单位在馆内开展党性教育活动。
二是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一方面加强保护。共有27处不可移动文物、119件套可移动文物列入江苏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率先启动溧阳市革命文物保护片区规划编制(全省仅2家),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司令部旧址复原陈列项目入选江苏省红色遗产维修保护和展示利用项目(全省仅10个)。另一方面加大推广。推出“红色+绿色”“红色+研学”等特色旅游线路产品,举办“长三角万人游红色常州”活动;中共苏皖区一大会址、塘马村入选文旅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3条线路入选江苏省经典红色旅游线路。
三是加强红色文艺精品生产。四集电视纪录片《常州三杰》在央视《国家记忆》栏目播出。以张太雷为原型的锡剧《烛光在前》作为全省唯一新创剧目参加全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并作为开幕大戏参加“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该剧目还荣获省“文华大奖”和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
江苏广电总台记者提问
【江苏广电总台】
众所周知,老年的健康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想问一下卫健委张副主任,常州在关注老年人健康方面有哪些举措?
【张洪兵】
感谢记者朋友。人口老龄化确实是我国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常州也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根据2021年5月11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常州按户籍人口计算,截至2020年底,我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99.37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5.7%,老龄化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而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在我市公立医院就诊比例为:门诊19.85%、住院44.43%。健康服务需求成为老年人最急迫、最突出的需求。促进健康老龄化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我们主要从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能力三个方面着手,坚持政策规划引领,注重整合融合,持续推进各项老龄健康工作落地见效。
首先,从完善服务体系方面,一是大力发展老年护理、康复服务。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利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敬老院改建护理院(护理中心)5家。目前,每个辖市(区)均有1所以上护理院。常州第一人民医院成为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康复实践基地。二是做实老年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动态更新老年人健康档案内容,开展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项目,重点为失能老年人提供健康评估和健康服务,启动实施家庭医生预约上门,家庭病床服务,开设家庭病床692张。三是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在城乡社区加强老年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面向老年人及其照护者广泛传播营养膳食、运动健身、心理健康、中医养生保健等科普知识。利用老年健康宣传周、敬老月、重阳节、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等契机,积极宣传老年健康科学知识和老年健康服务政策。
其次,从拓展服务内容方面,一是提高老年医疗多病共治能力。加强老年病医院建设,市七院成为苏州大学常州老年病研究所;加强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达89%以上。医疗机构开展老年综合评估、老年综合征诊治和多学科诊疗,对住院老年患者积极开展跌倒、肺栓塞、误吸和坠床等高风险筛查,提高多病共治能力。二是加强老年人功能维护。加强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干预及分类指导,积极开展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健康指导。加强老年人伤害预防,开展老年人视、听等感觉能力评估筛查,老年口腔健康行动、维护老年人内在功能。三是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全市新建10个老年心灵茶吧示范点,组织开展涉老心理咨询服务。目前,全市已经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33个,开展心理健康评估16502人、心理干预1694人、高危人群建议转诊818人。
第三,从提升服务能力方面,一是优化诊疗环境。严格质量标准,推动62%医疗机构创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其中,省级优秀等级5家。出台《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行动实施办法》,开展“智慧助老”行动,培训老年人智能手机应用44225人次。二是加强老年人用药保障。完善社区用药相关制度,保证老年慢性病、常见病药品配备,方便老年人就近取药,提高老年人常见病用药可及性。发展“互联网+药学服务”,为长期用药老年人提供用药信息和药学咨询服务,开展个性化的合理用药宣教指导。三是提升服务内涵。目前,全市开展为老服务的医疗机构40家,为70岁以上老人挂号、缴费、取药等共开设优先窗口119个;成立为老志愿服务队36支,为无亲属陪护的80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伴医服务。
今后,我们将强化示范引领,不断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竭力打造“常有颐养”民生实事名片,更好地满足全市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
常州日报社记者提问
【常州日报社】
请问市应急管理局陈卫兵副局长,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常州市安全文化教育体验馆的功能,以及市民团体预约参观的联系方式?
【陈卫兵】
常州市安全文化教育体验馆位于钟楼区运河路188-1号(常州市应急保障中心院内),主要是全市“三项岗位”人员的教学实践基地,同时面向我市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体验馆总面积1000平方米,由七大展区组成,涵盖地震、消防、交通、居家等主题和心肺复苏训练、高空坠落、火灾逃生等体验项目,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将模拟体验、人机互动和现场讲解有机结合,是一个集宣传、教育、观摩、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2021年度共接待全市企事业单位、个人及考试学员共计2万余人。同时根据年度工作安排,有序开展了“复产复工”“防灾减灾”“安全生产月”“法制教育”“暑期安全”和“新《安全生产法》”等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涵盖中小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关键岗位重点人群不同年龄层次。同时为了进一步拓宽展馆对外宣传科普渠道,建设完成VR线上展馆,根据疫情变化灵活调整服务方式,实现“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着力打通安全宣传教育“最后一公里”。VR展馆上线后,迅速成为了热门打卡地,截至目前,在线参观人数已达8.3万余人次。
常州市安全文化教育体验馆作为一个城市安全发展宣传教育平台,希望在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增强民众安全意识、培育安全习惯养成、提升自救互救能力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引导全社会更加关注生命与健康、更加关注安全与发展。预约参观联系方式:83253821。
常州发布记者提问
【常州发布】
请问朱成凤副会长,红十字救护培训有哪几种?AED培训是什么性质?
【朱成凤】
谢谢关注!应急救护培训是红十字会的法定职责,持有红十字会颁发的培训证书受国际承认,施救时享受法律保护。目前,红十字救护培训分救护师资培训、初级救护员培训、普及性培训和心肺复苏(CPR+AED)专项培训等4种。
1.普及培训,以知识讲座的形式,人数、年龄没有限制,通过4课时的理论讲解,操作演示,让广大群众了解基本救护知识和技能,不发证。
2.救护员培训,年龄要求18-65岁,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相结合,完成规定的16课时,经理论及操作考试合格后,可获得救护员证。
3.救护师资培训,由省级以上红十字会组织实施,经过5天(48课时)全脱产培训,考核合格后取得救护师资证书。
4.心肺复苏(CPR+AED)专项培训,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专门针对AED在国内大量推广使用而特设的培训。利用AED,结合之前所进行的CPR(心肺复苏术)进行心肺复苏,4课时,学员通过理论学习和实操练习,经考核合格,可取得心肺复苏(CPR+AED)培训专项证书。
AED使用(AED+
CPR)专项培训的重要意义。在心脏骤停后即刻进行心肺复苏、快速AED除颤,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施救手段。延续生命的关键是目击者能正确掌握心肺复苏、AED除颤技能。当一个人出现心脏骤停,脑细胞完全缺氧4-6分钟后,大脑将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被称为急救的“黄金四分钟”。此时此刻,尽快给予患者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和及时的电除颤,决定着心脏骤停者存亡。
【王鹏】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如果大家还有感兴趣的问题,会后请与新闻发布处联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底结束,感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