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新闻发布会首页 | 发布实录
正文  
《常州市“龙城青年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日期:2019-01-30   浏览次数:   字体:〖默认 超大

发布时间:2019年1月30日上午10:50

发布地点:市行政中心惠风厅

发布主题:《常州市“龙城青年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员:李 庆  常州市人社局副局长

主 持 人:王志新 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新闻发布会主席台

新闻发布会记者席

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王志新

【王志新】: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欢迎大家参加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常州市“龙城青年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政策解读。下面有请市人社局副局长李庆先生进行新闻发布。

常州市人社局副局长 李庆

【李庆】: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常州市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各位媒体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常州市“龙城青年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的有关情况:

一、制定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的必要性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为此,市人社部门紧扣新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主旋律,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战略部署,持续实施常州市“龙城青年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创业政策、创业载体、创业服务“五轮驱动”,推动我市大学生创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据统计,2016-2018年,我市共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4万人次,引领大学生成功创业9184人,带动就业36189人。全市拥有各类大学生创业载体37家,驻常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多次在“创响江苏”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佳绩。三年来,共发放各类创业扶持资金3963万元,惠及5.8万人次。应该说,这几年我市大学生创业工作不断发展,梯度推进,成效明显,但随着商事制度、不见面审批(服务)等改革步伐的加快,大学生创业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扶持政策,改进服务方式,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迈进。

二、《三年行动计划》主要内容

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的基本框架与上一轮《三年行动计划》保持一致,重点在对象拓展、政策延伸、服务提升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突破,既与之前《三年行动计划》保持衔接,又确保政策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资金的安全性。

《三年行动计划》包括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扶持政策、主要举措、工作要求和其他等六个部分,共计37条。

《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任务是:三年内扶持大学生创业6000人以上,创业带动就业1.8万人以上,征集大学生创业优秀项目500个以上,资助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300个以上。依托常州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在常高校、社会培训机构等,组织大学生创业培训(实训)3万人次以上,举办创业政策讲座200场以上,参加大学生2万人次以上。新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载体15家以上,争创省级创业示范基地10家以上。建立健全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载体绩效评价机制,不断提升基地、载体的建设质量和服务效能。

《三年行动计划》是鼓励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政策的“升级版”,共涉及13项政策,主要包括创业培训补贴、开业补贴、大学生创业者社保补贴、创业租金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创业项目资助、创业失败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工商登记优惠、税收优惠、创业载体创建补贴、创业项目孵化补贴和创业基地服务补贴。前10项政策的惠及对象是创业者,后3项政策的惠及对象是创业载体。

三、《三年行动计划》主要特色亮点

《三年行动计划》着重对大学生创业政策进行了优化和完善,重点突出“三个导向”:一是进一步加大正规创业扶持力度,引导创业者在其创办实体名下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二是进一步加大创业带动就业扶持力度,对成功创业并带动就业的,在开业补贴、创业者社保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创业租金补贴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扶持;三是进一步优化各类创业补贴的申请审核流程,加强资金风险防控。

总体上呈现“四个增加”“三个调整”“两个提高”和“一个扩大”的特点:

1.“四个增加”

一是增加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奖配套奖励。对被认定为省级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以及参加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创业大赛并获奖的,按每个项目不超过1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资助。

二是增加优秀创业项目孵化补贴。对于基地或载体内在孵项目或创业者,获评省、市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或在国家、省、市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奖的,按照每个项目1000-6000元标准给予基地或载体一次性孵化补贴。

三是增加创业基地服务补贴。进一步加大对创业载体的扶持,引导创业载体更加注重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能。

四是增加创业失败补贴。明确大学生在常创业,领取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从注册之日起3年内,其本人名下企业注销后登记失业并以个人身份缴纳社会保险费6个月(不含领取失业保险金时间)及以上的,可按照其纳税总额的50%、最高不超过1万元的标准申请享受创业失败补贴。

2.“三个调整”

一是创业租金补贴由原来补贴创业载体调整为主要补贴个人。

二是调整租金补贴方式及标准。不再与创业场地面积直接挂钩,明确必须在自办实体名下参加社会保险的前提下,按创业对象类别、参保情况、带动就业情况分别给予不同标准的租金补贴。新政明确,大学生入驻经认定的市级及以上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载体进行创业,领取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且在自办实体名下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校大学生除外),从注册之日起3年内,可据实申请享受创业租金补贴。其中,在校大学生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载体创业,或租赁经营场所为工位式的,补贴标准最高不超过200元/月;大学生在其自办实体名下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补贴标准最高不超过600元/月;同时带动1人及以上就业,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补贴标准最高不超过1000元/月。

三是申报开业补贴由原来必须参加创业培训调整为非必须参加创业培训。

3.“两个提高”

一是开业补贴标准从原最高6000元提高到最高8000元。新政明确,大学生在自办企业(个体工商户)名下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满3个月,即可申请享受2000元(1000元)的开业补贴;创业实体同时吸纳1人及以上就业,并为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满6个月的,可申请剩余的开业补贴。此外,在校大学生创业并吸纳1人及以上就业,并为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满6个月的,可一次性申请享受8000元的开业补贴。

二是创业带动就业补贴标准从3000元/人提高到5000元/人。新政明确,大学生在常创业(不包括设立劳务派遣企业),在其自办实体名下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校大学生除外),从注册之日起3年内吸纳本市登记失业人员或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就业,且为其依法缴纳1年及以上社会保险费的,可按每带动1人5000元的标准(不含正在享受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和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的人员),申请享受一次性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累计补贴最高不超过10万元。

4.“一个扩大”

即政策享受对象在原“大学生”的基础上,增加了取得学士及以上学位的港、澳、台青年大学生(18-35周岁)。

媒体朋友们,青年大学生有想法、有能力、有激情,是最具活力的创业群体,把他们扶上马、送一程,是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重要途径。下一步,市人社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通过加强政策宣传、完善创业扶持资金申领办法、加快创业服务平台建设等措施,积极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激发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为种好幸福树、建好明星城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就发布这些,谢谢!

【王志新】:

谢谢李庆副局长的介绍,下面有请记者朋友现场提问。

中新社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

根据前面的介绍,这一轮大学生创业政策强化引导大学生正规创业和创业带动就业,请问在相关政策上是如何体现的?

【李庆】:

这一轮政策突出引导大学生正规创业,并加大了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在引导正规创业方面: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快速推进,现在领取营业执照越来越快速便捷。这对创业者是好事情,但对创业政策主管部门来说,如何精准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正规创业的帮扶也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在这一轮政策中,创业者申请享受开业补贴、创业租金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大学生创业者社保补贴政策时,创业者本人均须在自办实体名下参加社会保险,以体现权责对等原则。

在加大创业带动就业扶持力度方面:首先是提高了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的标准,由3000元/人提高至5000元/人;其次对于带动1人以上就业的创业者,可享受的开业补贴、创业租金补贴标准按最高标准,可享受的大学生创业者社保补贴时间也更长,可延长1年。

常州发布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

这一轮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政策含金量很高,请问创业者如何申请各类创业补贴?有什么便捷的方法和方式?

【李庆】:

新一轮“龙城青年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后,近期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还将联合配套出台“创业扶持资金申领办法”,进一步明确补贴对象、补贴标准、申请材料、办理流程等,请大家及时关注。

下一步,人社部门将采用“网上申办为主体,窗口经办为补充”的组合方式,方便广大创业者及时享受创业扶持政策。

在网上申办方面,目前已上线创业信用(担保)贷款申办相关功能,创业者可以足不出户,通过“常州人社app”、“常州人社”微信公众号或“我的常州app”拍照上传资料完成申请,通过审核后相关数据将直接传递给经办银行。其他补贴的网上申办功能也在加快开发,预计第二季度逐步进行试点运行,第3季度起正式运行。我们将加强部门联动,实现数据共享共用,切实简化申办流程,做到让“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在窗口经办方面,创业者可携带相关资料,向企业注册地所在区劳动就业管理经办机构提出申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