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印发常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索 引 号:014109840/2024-00028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生态环境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环〔2024〕7号 发布机构:市生态环境局
生成日期:2024-02-29 公开日期:2024-03-01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常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
关于印发常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常环〔2024〕7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自觉把生态环境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经研究,制定《常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常州市生态环境局

2024年2月29日

常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自觉把生态环境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提出以下举措:

(一)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实施重大项目“专班会商”和“审批绿色通道”制度,建立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服务信息卡,提前介入,实时跟进,做到“前期有人指导、报批有人协调、建设有人跟踪”。加强窗口指导,做好政策解读,适时开展“市区会商”,及时对重大技术问题组织各类专家商讨,合力破解瓶颈制约,保障优质重大项目顺利落地。在辐射安全领域坚持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坚持依法合规出谋划策、坚持手把手指导落实、坚持不厌其烦跟踪到底,有效推进产业、能源和交通结构深度调整。(责任部门:环评处、核管处)

(二)完善输变电项目联合服务机制。深化与市水利局、国网常州供电公司密切合作,共享信息、专业服务能力等资源,完善输变电项目联合服务机制,及早主动联合上门,提升为建设单位集成式、全链式、精细化服务水平,联合创建“五个一”组团服务品牌,保障项目能又好、又快、又省地建成达产。(责任部门:核管处)

(三)优化总量指标配置。优化完善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库,促进环境资源市场化配置,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提前研判市级以上重大项目的排污总量需求,主动服务,指导建设单位编制排污指标减量替代方案,统筹保障重大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总量指标需求。(责任部门:排污管理处)

(四)推进园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在环境质量符合相关考核要求、环境管理体系较为健全的产业园区,对环境影响较小的项目,推进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批、简化环评内容、优化公众参与等改革措施,节省企业项目环评编制时间,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责任部门:环评处)

(五)开展建设项目环评和企业排污许可“两证联办”试点。生产工艺相对单一、环境影响较小、建设周期短且按规定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制鞋业,印刷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加油、加气站,汽车、摩托车等修理与维护业,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天然气锅炉等十二类建设项目,可根据企业意愿实施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联办”,在项目开工建设前,接续办理环评与排污许可手续。建设过程中发生环评重大变动的,依法重新办理环评和排污许可证;不属于重大变动的,无需重新办理环评,排污前一次性变更排污许可证。(责任部门:排污管理处)

(六)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江苏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对符合法律规定的不予行政处罚。在送达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对当事人进行普法教育,将服务企业、释法提醒贯穿执法全过程,充分运用指导、建议、提醒、教育等非强制性方式。(责任部门:执法局)

(七)推进非现场监督执法。根据省厅《关于推进生态环境非现场执法的实施意见》要求,组建生态环境执法“数据战队”,充分利用江苏省生态环境智慧管理平台,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对环境违法行为实施精准打击。科学合理配置执法资源,严格控制现场检查频次和规模,做到有案必查、无事不扰。(责任部门:执法局)

(八)推行监督执法正面清单。根据《常州市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工作实施细则》,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对纳入正面清单的企业和新增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审核评估,实行动态调整,形成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对正面清单内外企业实施严格的“差别化”管理,推行企业生态环境处罚、税务稽查等信息共享通道,以及多部门和机构联合惩戒制度。(责任部门:执法局)

(九)开展联合“双随机”检查。与卫健委、住建、城管、应急等部门开展联合“双随机”,增强监管的精准性和靶向性,减少各部门重复检查对企业的干扰,有效提高监管效能,做到监管效能最大化、监管成本最优化、干扰市场主体最小化。(责任部门:执法局)

(十)开展涉企行政合规指导工作。根据《常州市生态环境领域涉企行政合规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分行业、分领域针对性的生态环境领域涉企行政合规指导,引导企业了解环保法律知识,提升守法意识,降低违法风险。(责任部门:执法局)

(十一)深化企业环保接待日制度。坚持长效常态、持续推进环保接待日活动,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采取上门服务、技术帮扶、视频办理等多种形式,面对面释疑解惑,为企业提供解决难点和堵点问题的思路和政策指导,着力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环保问题,切实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排忧解难。(责任部门:环评处)

(十二)助推绿色金融服务。健全金融机构投融资保障机制,推动构建常州市绿色企业评价认定体系,建立政银企沟通桥梁,用好“环基贷”金融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做大“环保贷”,协同推进“环保担”, 建立全流程跟踪服务机制,为优质企业及项目提供额度更高、周期更长的金融产品。(责任部门:规财处)

(十三)做好环保信用分级管理。对环保信用等级为绿色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定期公布,按规定落实信任保护原则,降低随机抽查频次,合理简化审批程序,优先安排补助资金,执行管控豁免等政策。(责任部门:政策法规处)

(十四)强化普法宣传和科技服务。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开生态环境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及制修订情况,通过微信公众号、生态环境局官网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解读和守法提醒,提升企业守法自律和配合落实的自觉性。坚持执法与普法相结合、监管与服务相结合,多渠道多形式送策上门、送法入企。组织科技工作人员到企业开展科技咨询服务,指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提升企业绿色发展水平。(责任部门:政策法规处)

(十五)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实施绿色领军企业培育计划,立足产业特点,培育长期达标排放、环保信用优良的先进典型企业,形成绿色发展示范带动效应。主动落实各项激励措施,帮助企业有效降低经营发展成本,激发企业减污降碳源头治理内生动力。(责任部门:环评处)

(十六)推进“绿岛”试点项目建设。指导同类企业共建污染治理设施,推动危废集中收储、污水集中处理、集中喷涂等“绿岛”项目建设,搭建企业污染物统一收集和集中治理的服务站,降低中小民营企业环境污染治理成本。(责任部门:环评处)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