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情况
(一)突出转型提能,增强主动公开质效
一是数字发展底座有效夯实。机制体系全面重塑。深入贯彻省市机构改革部署要求,构建全市数政工作体系,打造局机关、事业单位、数据集团一体两翼管理机构,建立市区上下对口、一体融合协同机制,最短时间实现从“0”到“1”的发展过渡,与全省“1+13”整体格局形成呼应。建设规划更趋完善。整合设立市政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数字常州建设领导小组,编制《数字常州建设研究》和《2024年数字江苏建设工作要点任务分工方案》,“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取得进展。治理开放提质增效。公共数据互通共享交换枢纽加速扩容,五大基础库资源不断丰富;建成公共数据融合开放(开发)创新平台,市区公共数据综合治理体系和分类分级规范有效形成。
二是数据赋能应用加速扩面。数字经济全面起步。建立全市数字经济专班协作机制,开发“数字经济专区”、三级联动平台、动态监测体系,促进行业企业细分业务、精准纳统。数字政府深度协同。部门工作集群扩面增质,统一登录平台对接各类业务系统225个。城市服务入口再添亮色,“我的常州”APP新增热点应用15个,累计接入服务应用超200个、注册超800万人、日活超20万次。“一网统管”拓能出新。区级和试点镇城运中心实体运转,“常治慧”、城运智能枢纽、基层数智平台全面升级,更新建成城运治理场景70个,上线市区两级“高效处置一件事”各10件,“数字儒林2.0”智慧镇街治理平台全省推广,《如何用一张“网”运行一座城市?解码常州“智理力”》被央广网报道,“面向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实景三维常州示范应用”作为全省唯二案例,入选国家数据局和自然资源部2024年实景三维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应用典型案例。
三是政务服务质态迭代升级。体系机制全面提档。落实年度国定省定29项“一件事”,“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试点做法接受人民日报采访。编制《便民服务中心(站、点)建设与管理规范》省级地方标准,组织147批次“我陪群众走流程”体验活动,近3000人通过办事员技能等级评定,实现440项业务身份证和营业执照“免证可办”、150个政策事项“秒批智办”、1285个服务场景“智能导办”,“健全演出审管协作机制,点亮‘青春乐都’城市IP”入选省年度文旅政务服务十大优秀案例,以总分第一成绩夺得省文旅政务服务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惠企服务延链增值。打造“政企通”涉企服务总门户,发展7大直通车和5类增值服务,推动智询、智答、智辅技术升级,平台累计访问量236.36万余次,政策推送352.99万次,汇聚奖补资金75.38亿元。先后入选2024第四届全国数字政务发展年会优秀案例、2024江苏网络强省建设优秀实践成果,相关做法被江苏改革简报第18期登载。政务热线数智扩面。率先上线“民声智慧听”一体化平台系统,开发“我的常州”小龙人在线信息智询系统,建立协调督办、不满意工单申诉、非受理范围诉求闭环处置等多个规范,完成省内首批110报警台与一体化平台对接试点,举办省“政风热线·市长上线”常州专场全媒体直播,热线助企、惠民、减负、维稳综合服务能级长足发展。
(二)加强平台运维,提升信息公开水平
一是坚持以文辅政,全面助力中心工作。严格按照“532”发展战略、《政府工作报告》、年度重点改革任务,高质量完成部门文电办理和材料保障工作。全年处办各类文电超2000份次,制发局文件57篇次、答复件16篇次、信函件21件,办理批示件16件;完成综合性报告、汇报、讲话、调研、年鉴等50余篇,市委《开创》选登2篇次、省《数字江苏》选登1篇次,2项课题分获2023年度市行政管理学和经济学会评选二、三等奖。
二是坚持服务为本,努力提优信息质量。扎实推进信息综合保障工作,完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建议12件次,办理各类信访19件次;政府门户网站上主动公开信息45条,处理依申请公开7件;完成对外宣传发稿73篇次,其中国家级媒体2篇次、省级媒体11篇次、市级媒体26篇次;举办“龙城机关数智赋能先锋汇”和“政企通”平台2.0版发布等主题活动;12345热线共受理企业群众诉求191.9万件,平台现场答复处理148.9万件,向成员单位派发工单43.0万件,按时办结率99.45%,满意率99.48%。
三是坚持整体规范,充分展示形象风貌。全年组织《常州政务服务“畅通办”总门户建设问卷调查》《2024年常州市政务服务中心服务质量调查问卷》2期民意调查活动;发布部门政务信息549条;向政府门户网站推送信息28条,录用信息12条,政务办门户网站发布信息595条。12345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439条,网上互动18499次。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第二十条第(一)项
|
信息内容
|
本年制发件数
|
本年废止件数
|
现行有效件数
|
规章
|
0
|
0
|
0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0
|
0
|
0
|
第二十条第(五)项
|
信息内容
|
本年处理决定数量
|
行政许可
|
6021
|
第二十条第(六)项
|
信息内容
|
本年处理决定数量
|
行政处罚
|
0
|
行政强制
|
0
|
第二十条第(八)项
|
信息内容
|
本年收费金额(单位:万元)
|
行政事业性收费
|
0
|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本列数据的勾稽关系为:第一项加第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加第四项之和)
|
申请人情况
|
自然人
|
法人或其他组织
|
总计
|
商业
企业
|
科研
机构
|
社会公益组织
|
法律服务机构
|
其他
|
一、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7
|
0
|
0
|
0
|
0
|
0
|
7
|
二、上年结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0
|
0
|
0
|
0
|
0
|
0
|
0
|
三、本年度办理结果
|
(一)予以公开
|
3
|
0
|
0
|
0
|
0
|
0
|
3
|
(二)部分公开(区分处理的,只计这一情形,不计其他情形)
|
0
|
0
|
0
|
0
|
0
|
0
|
0
|
(三)不予公开
|
1.属于国家秘密
|
0
|
0
|
0
|
0
|
0
|
0
|
0
|
2.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
|
0
|
0
|
0
|
0
|
0
|
0
|
0
|
3.危及“三安全一稳定”
|
0
|
0
|
0
|
0
|
0
|
0
|
0
|
4.保护第三方合法权益
|
0
|
0
|
0
|
0
|
0
|
0
|
0
|
5.属于三类内部事务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6.属于四类过程性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7.属于行政执法案卷
|
0
|
0
|
0
|
0
|
0
|
0
|
0
|
8.属于行政查询事项
|
0
|
0
|
0
|
0
|
0
|
0
|
0
|
(四)无法提供
|
1.本机关不掌握相关政府信息
|
2
|
0
|
0
|
0
|
0
|
0
|
2
|
2.没有现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
|
0
|
0
|
0
|
0
|
0
|
0
|
0
|
3.补正后申请内容仍不明确
|
0
|
0
|
0
|
0
|
0
|
0
|
0
|
(五)不予处理
|
1.信访举报投诉类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2.重复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3.要求提供公开出版物
|
0
|
0
|
0
|
0
|
0
|
0
|
0
|
4.无正当理由大量反复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5.要求行政机关确认或重新出具已获取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六)其他处理
|
1.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补正、行政机关不再处理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
2
|
0
|
0
|
0
|
0
|
0
|
2
|
2.申请人逾期未按收费通知要求缴纳费用、行政机关不再处理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3.其他
|
0
|
0
|
0
|
0
|
0
|
0
|
0
|
(七)总计
|
7
|
0
|
0
|
0
|
0
|
0
|
7
|
四、结转下年度继续办理
|
0
|
0
|
0
|
0
|
0
|
0
|
0
|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行政复议
|
行政诉讼
|
结果维持
|
结果
纠正
|
其他
结果
|
尚未
审结
|
总计
|
未经复议直接起诉
|
复议后起诉
|
结果
维持
|
结果
纠正
|
其他
结果
|
尚未
审结
|
总计
|
结果
维持
|
结果
纠正
|
其他
结果
|
尚未
审结
|
总计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总体来看,本年度部门政务公开工作克服了机构改革带来的影响,各项保障平稳有序、高效及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在信息质量、发布时效、规格标准、服务中心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
一是切实提升主动公开水平。修订部门政务公开目录,调整信息公开保密和网站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细化信息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处办流程,强化公开信息脱密脱敏管理监督,坚决杜绝由此产生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
二是有效增强网站保障能力。严格落实网站各项保障指标,调整优化版面设置和栏目内容,加强信息质量和内容时效的双重把控,全方位提升网站维护水平。
三是持续推升网上服务能级。持续推进“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高效办成一件事”,加快“免证可办”“免申即享”“远程虚拟窗口”建设,延伸涉企服务“直通车”和“企业数字档案袋”,促进政策智能匹配、服务精准直达、办事非申即享,以一流过硬的“服务指数”赢得企业群众的“满意指数”。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1.本年度公共资源工程交易智能辅助评标再结硕果,“证照分析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成为全国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首个智能辅助评标发明专利,累计完成项目应用3388个,评标时间缩短50%以上。
2.本年度政府信息公开事项未收取任何费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