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常州市外办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外办的领导下,坚持外事“为中央总体外交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指导方针,紧贴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拓创新,努力进取,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打造外事品牌,服务创新发展
紧紧围绕关于加快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要求,积极参与“重大项目突破年”活动,努力拓展对外交往,服务引资引智和“十大产业链”建设。
一是积极参与重大活动。做好在常举办的“新加坡-江苏合作理事会”第八次会议、科技经贸洽谈会、国际动漫艺术周、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等重大涉外活动的服务工作。围绕引资引智和“十大产业链”招商等重点活动,提前谋划、主动介入。顺利完成“中国常州-德国埃森双边合作论坛”、“2014常州(香港)产城融合发展推介会”等十多场活动的相关任务,邀请我驻德国法兰克福副总领事邢伟平、驻瑞士苏黎世总领事毛静秋等驻外使节,以及香港和澳门中联办、外交部特派员公署领导出席相关活动,提升了影响。
二是主动搭建经贸平台。加强对我市“十大产业链”和现代服务业的推介,举办各国驻沪总领事馆官员交流会,邀请34个国家60余人出席,推介我市重点产业和创新园区。组织全市20多位企业家参加“印度古吉拉特邦上海投资说明会”、“纺织行业交流会”、“墨西哥-中国商贸论坛等活动”,协调常州企业赴境外投资。举办了荷兰蒂尔堡市投资说明会、俄罗斯企业产品推介会等活动,推动对外经贸合作。加强与港澳特区机构的工作联系,先后组织40多家企业参加“苏港企业合作对接会”、“苏港合作论坛”、“转型升级•香港博览”等活动。结合常州机场开通香港航线契机,与香港驻沪办共同举办“同根同心•共创双赢-2014香港巡回展览-常州站”活动。
三是持续服务园区和企业对外合作。推进“中德创新园区”、“中以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芬绿色科技产业园”、“中荷航空产业发展合作园区”等中外合作示范平台建设,全年组织4场次“三进三送三提高”专题活动,向园区和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到会企业累计200多家。打造“外事服务BRT”品牌,设立“绿色通道”,对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等团组出访,派专人服务,有26批97人次通过该项措施加快办理。优化APEC商务旅行卡、《被授权单位邀请函》办理程序,全年办理APEC商务旅行卡110批225人次,办理邀请函2749人次。
二、扩大对外交往,推动务实合作
全市外办系统共接待邀请外宾177批1151人次,其中省部级以上外宾6批108人次,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32批202人次。组织15批市级友城团组出访,接待来访的友城团组35批205人次,推动了各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一是认真做好外宾接待。在外宾邀请和接待安排中,注重围绕我市十大产业链建设,推介重点开发园区和重点企业,全年安排43批300多人次到开发园区和重点企业考察访问,推进我市与相关国家经贸交流合作。来访的重要客人有俄罗斯托木斯克州副州长安东诺夫,坦桑尼亚国民服务队总司令拉菲尔•穆构雅•穆胡伽少将,瑞士卢塞恩州州长罗伯特•昆等,以及意大利驻华大使白达宁、丹麦驻华大使裴德盛、印度尼西亚驻上海总领事艾克茜、以色列驻上海总领事柏安伦、韩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具相灿、土耳其驻沪总领事欧兹江•沙辛等。
二是深化友城务实合作。今年,常州市与德国埃森市、加拿大尼亚加拉瀑布市缔结友城,市级友城累计达23个;辖市(区)友城达15个,友城工作实现市区联动,资源共享。积极推进与德国埃森市的经贸交流,今年3月和10月两次在埃森举办活动,双方签署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中德创新园区”项目深入合作协议,设立“常州科技经济发展中心”、“中德城镇化技术中心”等机构,江苏维尔利、美淼环保等一批企业入驻。加强与荷兰蒂尔堡市航空产业合作,蒂尔堡市布拉邦中心管委会和常州高新区航空产业园合作设立“中国-荷兰航空产业发展合作园区”。在2014年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上,我市再次被授予“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
三是拓展民间对外交流。组织常州书画、摄影及非遗作品赴韩国春川市参加展示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与韩国南杨州市、俄罗斯斯塔夫罗波尔市、日本石川县等开展青少年友好交流活动,与春川市开展青少年体育专项交流。组织我市医疗卫生代表团与奥地利和瑞士骨科医院开展骨科诊疗等交流。以养老国际合作为重点,组织40多名企业代表参加“中澳养老产业对话会”、“美国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知识讲座”,赴德国、奥地利学习养老制度等活动。市友协与美国美加汇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法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等机构签署合作交流备忘录。至此,市友协已与7家外国友好机构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
四是加强涉外宣传。充分把握重大涉外活动举办、重要外宾团组来访的有利时机,加强对城市特色的宣传,扩大我市对外影响。保持与日本NHK、《东京新闻》、韩国联合通讯社、英国《金融时报》、德国广播协会等外媒的沟通联系,定期报送我市的相关信息。注重对友城交流合作的宣传,《欧洲侨报》、德国《西德意志报》、智利《南美解放报》、埃森市官网等都发布有关常州与友城的报道。足球世界杯期间,常州全媒体记者钱滢专门赴巴西友城南卡西亚斯市采访报道。
三、注重统筹协调,优化涉外管理服务
按照我市推进“五个国际化”的部署,进一步优化涉外环境,营造良好氛围,努力提升涉外管理和服务水平。
一是严格执行因公出国(境)管理规定。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加强党政人员因公出国(境)管理有关规定,修订完善《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因公出国(境)管理和服务,确保全市对外交往有序进行,提升团组出访成效。2014年我市共批准因公出国(境)团组322批1076人,同比下降30.6%。开展了清理因公出国(境)专项行动,认真做好团组管理,严格落实好行前外事教育、出访信息公示等制度规定。进一步优化因公团组的办理流程,加强与省外办和驻沪领馆的沟通联系,全年共办理因公护照、港澳通行证821人次,办理签证595人次,签证成功率达100%。
二是进一步扩大外事为民。为本市企业和居民代办领事认证287批421件。市外办下属翻译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先后为APEC PPSTI会议、智能电网技术交流会、中以医疗技术交流、科技经贸洽谈会、动漫艺术周等10多场国际性会议提供翻译服务;为本市居民赴日本、韩国、东南亚等有关国家提供因私签证服务3000多人次,获签率超过99.5%;为100多家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整合市政府英语网站、市长英文信箱、英语博客等平台,加强与外籍总经理俱乐部、各类国外企业协会的沟通融合,构建涉外服务网络。组织参与了“茶文化·艺术品沙龙”、“绿色骑行”等在常境外人士才艺展示系列活动。定期发布重大新闻、展览、体育赛事等活动信息200余条。常州市荣誉市民海纳•温康纳和康明杰分获“江苏省荣誉公民”称号和“江苏国际合作贡献奖”。
三是统筹资源做好涉外管理与服务。认真落实涉外管理各项规定,加强统筹协调,努力提高涉外管理服务水平。与公安、安全、法院等部门紧密协作,及时处理各类涉外案事件16起。健全涉外管理网络,邀请省外办为我市涉外管理网络成员进行2批次业务培训,指导我市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
四、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提升能力水平
按照统一部署,围绕主题,外办机关组织开展了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优化窗口服务,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增强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是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学习,组织各类学习10多场,开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大讨论、“党员义工365”等活动,撰写递交学习心得体会30余篇,征求各类意见和建议86条。根据反馈意见,狠抓整改落实,认真制订“两方案一计划”和班子成员个人整改清单,修订完善了《办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外事经费管理办法》等11项长效管理制度规定,不断巩固提升教育实践活动效果。
二是加强外事服务窗口建设。进一步梳理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外办窗口服务事项,修订《优化窗口服务工作措施》,全面落实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管理措施,降低收费标准,打造“外事服务BRT”品牌。市翻译中心、市国际交流中心作为外事服务的窗口延伸,改善服务环境,规范服务行为,制定服务标准,积极为社会提供翻译、因私签证代办、人力资源、出国商务服务、国际机票服务等,取得了良好的服务口碑。丰富常州外事网网站服务,增设材料下载飘窗,合理优化版面结构,全年发布出国提醒43条和护签信息15条,解答在线咨询37条,方便市民查询和办理有关业务。
三是完善机关内部管理。制定了《公务员平时绩效考核方案和配套制度》,完善公务员考核管理。进一步规范“三公”经费开支,严格落实各项管理规定,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对机关内设机构按区域布局进行了调整,新设立了亚洲处、欧非处和美大处,并对部分中层干部进行了调整,更有利于对上工作衔接和外事资源统筹。注重干部学习培训,认真组织开展多种主题学习活动,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学习培训,年内开展了10多场“英语沙龙”学习活动,进一步提升外事干部工作能力水平。
2015年,市外办将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部署,紧紧围绕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目标,积极参与“重大项目深化年”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充分整合外事资源,积极履行外事职责,不断提升服务成效,为推动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做出新的贡献。
一、加强外事工作统筹
贯彻落实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全国地方外办主任会议精神,围绕中央和省、市对外工作重点,切实增强综合统筹和协调能力,努力构建“大外事”工作格局。
(一)服务中央总体外交。认真组织学习领会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与外交部、中联部、全国友协等上级部门联系,统筹地方资源,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主动承接重要国际会议、邀请重要外宾来访,推荐开发园区和特色产业,推动对外务实合作,实现互动双赢。
(二)加强外事工作统筹。在市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发挥好市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优势,协调和整合资源,加强外事协同,努力形成市区外办系统联动、机关各部门联动的大联动机制。同时,根据上级的部署,建立我市对港澳工作的统筹协调领导机制,加强全市港澳工作的横向和纵向联动,增强我市整体港澳工作能力。
(三)发挥各类协调机制作用。发挥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机制作用,加强与法院、政法、公安等部门沟通和联系,建立有关涉外信息互通互用的长效机制,推动涉外事件处理协调机制规范化、制度化。
二、加强专题服务推介
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积极研究、努力探索,创新外事工作方式方法,推动我市开放型经济深入发展。
(一)积极参与全市重大涉外活动。配合好全市境内外招商活动,按照活动计划,提前谋划、主动介入,在办理因公出国(境)手续、提供高水平翻译、策划对外宣传等方面全力做好服务保障。主动参与境外引资引智、常州(上海)经贸周、科技经贸洽谈会、香港城市产业推介会等重大活动,做好相关客商邀请和接待,以及境外活动的有关联络工作。
(二)服务经济转型发展。深入挖掘外事资源,围绕全市创新发展主题,搭建平台,举办重点产业专题对接活动,服务经济转型发展。在日常接待中积极捕捉产业、科技合作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与国外知名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的交往,积累集聚外事资源,为我市开发园区、“十大产业链”建设牵线搭桥,提供服务。
(三)支持企业“走出去”。加强与重点外经贸企业和行业协会的沟通,每季度组织赴基层开展“三进三送三提高”主题活动。利用外国驻华使领馆资源,举办2-3场相关国家的“走出去”、“请进来”情况说明会。进一步优化APEC商务旅行卡申办、外国人来华邀请、境外领事保护等服务,加强信息公开,提升服务成效,全力帮助企业开展国际合作。
三、加强多领域交往合作
充分利用各类外事资源,着力推进我市在经贸、科技、文化、旅游、教育、卫生等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我市对外交流合作成效。
(一)稳步推进友城建设。按照友城交往有实力、有影响、有资源的发展理念,寻找与常州互补性强,有良好地缘条件的城市开展友好交往,年内计划发展2-3个国际友好城市。根据全市友城发展现状,拟定新一轮友城工作总体方案,建立区域性友城联盟,推进友城间务实合作,打造特色友城交流活动品牌。
(二)推进经贸务实合作。有针对性地邀请政府和企业、机构重要外宾来常考察访问,围绕重点开发园区和企业,推动交流与合作。整合利用政府、使领馆、高校、国际组织等资源,加强国际合作力度,持续推进“中德创新园区”、“中以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芬绿色科技产业园”、“中荷航空产业发展合作园区”等中外合作示范平台建设。
(三)深化各领域对外交流。发挥友城、友协作用,推动我市各界开展对外交往和国际交流。全年计划组织20个市级友好团组出访,推动在科技、文化、旅游、教育、卫生、健康产业等领域的多层次对外交流与合作,依托我市重点涉外部门,打造一批特色合作项目。
(四)推动对港澳交流合作。结合《江苏省保护和促进香港澳门同胞投资条例》出台,努力构建市区港澳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全市对港澳工作。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我市涉港澳工作的支持,根据我市产城融合发展定位,推进我市金融商务、旅游休闲、健康养老等产业与港澳的交流合作。
四、加强涉外服务管理
针对外事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一手抓管理不放松、严格落实各项外事制度规定;一手抓服务讲实效,加强部门联动优化服务,完善涉外环境建设。
(一)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规定,坚持计划管理、季度通报、会审会办等制度。严格审批把关,有保有压,确保我市因公出访团组人员和经费保持年度零增长的目标。同时,不断完善因公出国(境)全过程管理,优化服务措施,提升服务成效,确保全市对外交流有序进行。
(二)优化城市涉外环境。会同相关部门继续研究和落实提升城市功能国际化的措施,协助医疗卫生等领域开展英语培训,携手常州大学、常州工学院共同推进外籍人士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建设。继续发挥好外籍人士服务网络和英语博客、英文网站等平台的作用,加强与外籍人士的沟通联系。积极组织各类活动丰富外籍人士业余生活,继续通过评选“荣誉市民”增强外籍人士对常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积极推进外事为民。组织开展“涉外礼宾礼仪进高校、进基层、进机关”等活动,提高全市综合涉外礼仪水平和对外交往能力。进一步挖掘为民服务内容,积极主动与外国驻华使领馆联系沟通,争取扩大因私签证代办的国家范围,让我市企业和居民更多地享受实惠。加强与省外办沟通合作,在我市举办有关领事保护的宣传和讲座。
五、加强外事队伍建设
进一步强化队伍作风建设,推动职能转变,优化机构设置,转变服务意识,不断提升外事干部能力水平,推动“外事为民”理念落到实处。
(一)优化机构设置。妥善完成内设机构调整及相关后续工作交接,加强上下级、部门间沟通协调,整合地区资源形成合力,进一步提升统筹协调能力。继续抓好机关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认真实施《市外办公务员平时绩效考核方案和配套制度》等11项长效管理制度,不断巩固提高机关工作效能。
(二)强化服务理念。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作风建设,不断强化外事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理念,增强服务企业、外事为民意识,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继续加强外事服务窗口建设,全力打造外事服务BRT、“三进三送三提高”等服务品牌,树立外事部门良好形象。
(三)增强业务能力。通过“英语沙龙”学习活动,定期开展翻译业务研讨、外派培训、专题讲座等,增进对国际形势、国情市情和相关产业的了解,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加强调查研究,充分挖掘资源,发挥外事部门参谋助手作用,为提升我市对外开放水平建言献策。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