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加速推进的关键之年,也是贯彻省第十四次、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更是喜迎二十大召开的大事之年,全市政务服务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万博体育APP官方网_万博体育manbetx3.0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聚焦“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助推“532”发展战略,紧盯一条总纲,接续部署全市深化“放管服”重点改革任务分工;紧扣两项重点,蓄势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和体系增质工程;夯实三项基础,精准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智慧化、集成化向纵深发展;深化重点改革,持续加快跨域通办、“一件事”、“证照分离”、相对集中行政许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步伐,对标对表,凝神凝智,聚焦聚力,叫响擦亮“畅通办”品牌集群,创优激活区域营商环境,为全面迈进“强富美高”新常州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筑基垒台,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坚持改革驱动,高点实进厚植发展优势
1.加强改革总体统筹。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服务“六稳”“六保”的意见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放管服”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全面聚焦就业创业、民生服务、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五大环境优化改善,统筹制定并实施98项具体改革任务,落细落实国家、省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和促进政务服务便利化3个《条例》,巩固强化政府督查、第三方评价、公共热线、全覆盖“好差评”等服务监督手段,力争形成更多更新的“常州经验”和“常州做法”。跟进关注营商环境提升工作,按照市《三年行动计划》编制本年度《重点任务清单(初稿)》,结合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对工作体系、制度机制、改革目标等方面的重大调整变化,移交并配合市发改委细化推动各项具体任务,助力全市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取得实效。
2.聚焦提升“跨域通办”。以省定160项“省内通办”和140项长三角“一网通办”事项为主线,优化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等服务举措,构建“标准统一、异地受理、远程办理、协同联动”运行机制,完善“跨域通办”动态清单管理制度,拓宽“省内通办”“跨省通办”应用领域和实现范围,全力打造苏皖合作示范区“跨省通办”案例样板,最大限度满足企业群众异地办事需求。
3.深化推进“一件事”改革。紧扣“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网办理、统一发证、一体管理”运行标准,推动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协同办理流程结构性重塑,加强“一件事”相关电子证照和电子印章有效归集应用,促进申请、受理、流转、审批、发证、归档全要素电子化,实现更高层次的“一窗办、一网办、一次办”。加快5个省定精品、8个省定标准和30个市定标准“一件事”落实落地,打造市场准入、投资建设、民生服务三大领域“一件事”套餐服务矩阵,探索高频“一件事”全流程线上办理,完善“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减跑动次数”闭环管理,创新告知承诺、“一业一证”、证照分离工作举措,提升“一件事+”联合办集成办的质量标准。
4.着力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全覆盖管理,落实清单动态调整制度,有效实现清单以外无门槛。大力推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巩固增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配套模块功能,配合建立简约高效、公正透明、宽进严管的行业准营规则。
5.探索推动开发区“放管服”改革。严格遵循“依法赋权、能放尽放”工作原则,围绕市场准入、投资建设领域梳理自贸联创赋权清单,指导推动事项承接落地。广泛推行证明事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试点推进“审批-监管-执法-信用”闭环管理,鼓励支持开发区在区域评估、告知承诺、投资建设项目审批、信用监管等领域先行先试,不断提升园区“一站式”服务管理水平,有效增强市场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6.着力增强跨部门综合监管能力。创新建立跨部门综合监管体系,完善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运行协作机制。推动一体化在线监管平台建设升级,加强重点领域监管数据汇集,突出风险预警线索、信用评价信息、投诉举报等数据运用,探索建立线索自动触发、远程取证固证、远程执法处置在线监管链条,有效提升“一网统管”综合监督执法能力。建立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清单动态维护和审核发布机制,推动食品安全、校外培训等8领域的12个综合监管事项落地落实。整合跨部门综合监管力量资源,加快推动行政执法资源下沉延伸,深度聚焦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疫情防控等重点领域,综合运行多种手段实现从单项监管向综合协同监管的转变,切实提升监管效能。
7.全面提升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效能。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改革,促进部门协同和服务联动高度协调统一,加强划转事项与关联事项业务整合,推动审批服务全流程网上办、全要素电子化、全数据一库共享,有效构建企业开办、注销和办理施工许可全链服务闭环。厘清相对集中行政许可审批部门与监管部门的职责边界,健全完善审管联动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促进审管信息双向告知、共享共用、无缝衔接,不断规范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行为。深化推进企业开办标准化服务,开发行政审批效能监督平台,完善重大项目、专精特新企业帮办代办机制,更大范围普及推广“一网通办、0元成本、0.5天办结”,切实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全程可控、优质可靠的服务。
8.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认真贯彻省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措施意见精神,探索建立低风险项目简易审批机制流程,优化提升数字化联合审图和区域评估质量成效,推动“多测合一、联合竣工验收、市政公用报装”落细落实,促进网上中介超市应进尽进、阳光规范,切实降低各类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快各级各类涉建审批管理系统升级改造,推动市级审批平台与条线自建系统对接融合,加强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共享应用,加大网上全程跟踪、节点控制、提醒督办力度,全方位提升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水平。有机整合部门条线力量资源,规范统一市区两级事项清单和审批流程,集中设立各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专窗专区,完善三级代办帮办服务网络体系,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件事”全链闭环,发挥热线“一企来”和服务“好差评”咨询评价功能,高质量打造项目线下审批绿色通道。
(二)紧扣线上线下,多点发力赋能服务升级
9.稳步实现“一门”增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先导,全面提升综合大厅整体定位,紧紧围绕标准化提升、精准化服务、智慧化导办等工作重点,推动事项、服务、管理标准向更高纬度拓展。突出精准精细服务,丰富扩充“最小颗粒度”业务场景,推动智慧办、自助办、跨域办线下延伸,高标准打造政务服务、政民互动、数字政府三位一体“城市会客厅”。加强分中心一体化管理,健全多向协同联动机制,落实名称标识、服务规范、效能监督、评价标准四个统一,高质量实现各类线下平台的服务联动和协同共管。
10.优化提升专区专窗。巩固“部门、专项、综合”三个一窗建设,细化前台后台、窗口部门、线上线下的职能定位和操作规程,拓展企业服务、自助办理、一网通办专区业务功能,增强“一件事”、工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专窗受办能力,提升市场主体开办、注销全链条服务水平,严格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帮办代帮工作制,切实形成日常受理看“门诊”、企业需要看“出诊”、特事急事走“急诊”、疑难问题搞“会诊”的高效弹性服务机制。
11.统建做优“畅通办”总门户。以江苏政务服务网为依托,统一全市政务服务PC端、移动端、自助端总入口,加快推动各级各部门业务向“畅通办”总门户集成,同步实现全市60%的政务服务应用集成至移动端、高频业务自助服务一体化、自助终端镇级以上全覆盖,通过线上线下“一数一源、一源多端”融合式发展,全方位提升“统一受理、协同办理、一口进出”综合服务应用能力。
12.赋能提升“一网通办”。加快推动应用服务“应上尽上”,面向民生服务、企业经营、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集中打造惠及出生养老全过程、企业经营全周期、产业发展全流程的数字服务体系。着力拓展一体化平台涉企服务功能,强化与省“苏企通”平台的纵向关联,优化完善营商环境在线专栏,精准设置涉外服务、帮办代办、助企纾困等特色专窗。加强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应用能力建设,推动实现高频服务事项申请条件预判、申请表格预填、结果智能审批,分批推出100个“好办”“快办”服务项目,不断提升网上实际办件的比重和质量。持续推进“三免”提升工程,稳步扩大高频电子证照、部门电子印章的应用范围。
(三)聚焦拓面强点,深度融合促进体系增质
13.持续提升体系服务能力。持续推动基层政务服务事项“应进、选进”,巩固提升“家门口办好事”专项行动成果,深化实施“四有、五提、六好”基层政务服务示范建设,加快各类“应进”“选进”事项下沉前移,推动“全科+专窗”延伸覆盖,发展建立不少于1000人的“畅通办”专员队伍,挖掘政银合作、政企合作、政+网格模式的内在潜力,完善提升社会服务网点整体布局和基础功能,推动查询、打印等高频服务事项进驻,全方位增强基层“一站式”服务能力。广泛推行基层精细精准服务,深化延时办、预约办、24小时自助办,完善重大项目帮办代办、特殊人群专属服务,实施“长者智能技术运用能力提升行动”,全年完成普训不少于1万人次。
14.优化完善“好差评”运行机制。持续推动政务服务“好差评”全覆盖,灵活评价渠道,简化评价流程,多措并举提升企业群众主动评价率。健全完善全省一体化“好差评”系统,推动实现标准统一、评价同源、数据自动生成,不断提升归集上报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统一制定差评整改规范,有效实现差评整改100%。
15.努力增强12345热线品牌效应。稳步推进新一轮热线整合归并,高质量完成医保、社保、公积金等高频专业热线“建转并”。聚焦常见、热点问题答复,梳理规范省市统一的热线政务信息库,有效推进热线政务信息开放共享。按照省统一要求施行热线重点领域个性化服务表单,建立完善咨询类服务表单规范,实现企业群众诉求精准全面记录和数据实时汇聚。研究推行群众诉求“一号直达”人工服务新模式,健全完善“四级督办”机制,建立热线政务信息标准化长效管理机制,增强诉求数据分析应用和“互联网+”排查解决机制,着力提升精准感知、疑难研判、预警预报、联动处办水平。健全“一企来”企业服务专线运行规范,扩大涉企政策专员基本储备,实现在线解答率70%。依托省人才服务专线,密切与市人才办、人社局等部门合作,建好配强人才服务专席和政策专员队伍,有效搭建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建立完善省市热线共享交换体系,梳理发布省市县三级“热线百科”。加强政风热线栏目建设,增强内容设置、节目选题、部门上线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加大现场督办、共处共办工作力度,推动栏目全面提档升级。
16.创新发展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严格落实政府采购和工程交易两项《负面清单》,探索推行工程交易金融配套、交易短信定向推送、土地交易“双联”服务等机制举措,规范强化代理机构和评委专家管理,提升交易精准服务水平。深化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延伸拉长“不见面”开标工作链条,“不见面”交易占比稳定在90%以上。构建公共资源交易智能管理体系,优化电子交易流程和功能模块,依托省企业主体库实现主体信息、业绩信息、信用记录、行政处罚等信息充分共享,推动电子营业执照、电子签章、数字证书共用互认,借助综合监管平台实现异常情况自动识别、提前预警,全面筑牢交易平台安全防控体系,切实提升线上交易综合能力。大力实施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巩固现有电子保函、电子档案、智能辅助评标等改革成果,重点打造“人工智能辅助评标系统”精品工程,认真做好国家公共资源改革成果现场会各项准备,高质量完成市级集中采购任务,力争在年度营商环境国评省评中取得更大突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